中伏是“三伏灸”承上启下关键转折点,一定早知道!

北京宛灸堂    艾灸小常识    节气养生灸    中伏是“三伏灸”承上启下关键转折点,一定早知道!

中伏(7月21日——8月9日),对于三伏灸而言,中伏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中医养生的核心:顺天时,要顺应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天地营养之气的升降变化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
01

 
 
 

中伏:三伏灸转折点

 

中伏与头伏、末伏不同,在整个三伏灸里,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此时为期40天的三伏灸已经进入中间环节,也到了正需要添一把火的关键转折点。

 

中伏期,雨水多易挟湿,气温最高且闷热,暑湿之气乘虚而入,就会使人心气亏耗,尤其老人、孩童、体虚者,易苦夏、中暑、疲劳、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;

 

其次,人们为了解暑,借助于空调、凉水澡、冷饮等降温,身体极易遭受寒邪侵入,给秋冬季留下健康隐患。

 

也就是说,中伏这一转折点,灸的好,人就能从亚健康转向健康,灸不好,人就会从亚健康转向疾病。

 

中伏期,雨水多易挟湿,气温最高且闷热,暑湿之气乘虚而入,就会使人心气亏耗,尤其老人、孩童、体虚者,易苦夏、中暑、疲劳、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;

 

其次,人们为了解暑,借助于空调、凉水澡、冷饮等降温,身体极易遭受寒邪侵入,给秋冬季留下健康隐患。

 

 

 

也就是说,中伏这一转折点,灸的好,人就能从亚健康转向健康,灸不好,人就会从亚健康转向疾病。

 

事物都有两面性,虽说中伏素有“毒节”之称,但是热也有它的好处,此时也是冬病夏调,治疗寒症的最佳“黄金时间”。

 

在中医眼里,“热”代表开放,人体毛孔张开,经脉气血运行充盈,最利于药性和阳气的吸收。

 

 

全年中,中伏温度最高,一年最强的阳能悉数倾泻而出,唯有抓住这个最佳“天时”艾灸,才能更好、更大限度的以热治寒、鼓舞阳气、调整阴阳,达到冬症夏调的目的。

 

中医研究五行的相生相克,人体五脏“心肝脾胃肾”并非独立存在,而是相互作用、相互关联的。

 

中医认为:心生脾,心脏和脾脏是母子关系,心是脾的母亲,心脏功能会助长脾脏功能。心脏出问题一定会影响脾脏,脾脏出问题也一定会影响心脏功能。

 

中医又认为,夏季在五行中属火,对应的脏腑正好是心,因此,夏季养生重在养心。

 

而人体在夏季,阳浮于外而寒于内,稍微一运动就会大汗淋漓,暑为阳邪,易伤精耗气,汗为心之液,汗血同源,进而引起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,大汗淋漓一定伤心阳,而心阳不振一定会脾虚水肿。而夏季大家贪食寒凉之物,这样又会加重脾虚而影响心阳。

 

 

 
 
 

02

 
 
 

夏季最好养生之法

 

因此,夏季最好的养生方法是:

强心、健脾、祛湿,这个方法是通过加强心脏功能,来助长脾脏的功能,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。

 

因此夏季养生,强心是关键!

北京宛灸堂为您推荐中伏养生穴位:大椎、心俞、膻中、关元、三阴交等穴。

 

1、大椎穴

取穴方法:

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

取穴原理:

艾灸大椎穴可以起到升阳固表,以或泻热,预防空调病效果好。

 

2、心俞穴

取穴方法:

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;

取穴原理:

外散心室之热,宽胸理气,通络安神。

 

3、膻中穴

取穴方法:

在前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;

取穴原理:

膻中穴是心包募穴(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),是气会穴(宗气聚会之处),又是任脉、足太阴、足少阴、手太阳、手少阳经的交会穴,能理气活血通络,宽胸理气,止咳平喘。

 

4、关元穴

取穴方法:

其位于脐下三寸处;

取穴原理:

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,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,也是强心大穴。

 

5、三阴交

取穴方法:

在内踝尖直上三寸,胫骨后缘;

取穴原理:

此穴为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,因此应用广泛,除可健脾溢血外,也可调肝补肾;亦有安神之效。

 

施灸方法:

点燃艾条一端,用艾火一端对准施灸穴位,距离皮肤3cm左右,如局部有温热热舒感觉,即固定不动,可随热感、时间调整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,每次施灸10—15分钟,以灸至局部红晕为度。

 

识别下方小程序,即可进入宛灸堂官方商城,查看商品详情!

 

 

 

 
 
 

03

 
 
 

艾灸注意事项

 

1、要专心致志,耐心坚持:

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,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,以免艾条移动,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,浪费时间。对于养生保健灸,则要长期坚持。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。

 

2、防火:

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,用艾条灸后,可将点燃的一头塞入比艾条略大的瓶内,利于熄灭。

 

3、要注意保暖和防暑:

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穴位,在冬季要保暖,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,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,及时换取新鲜空气。

 

4、施灸顺序

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,应按先后背再胸腹,先头身后四肢的的顺序进行。

 

5、施灸时间

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,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。不要在饭前空腹和饭后立即施灸。

 

6、循序渐进

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,先少量、小剂量,慢慢增大灸量,不要一开始就打灸量。

 

7、防止晕灸

晕灸虽不多见,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、眼花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心慌等,甚至发生晕倒。若出现晕灸后,要立即停灸,并躺下静卧,再加灸足三里,温和灸10分钟左右。

 

 

识别下方小程序,即可进入宛灸堂官方商城!

 

2021年7月21日
浏览量:0
收藏

News Information